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注:
百姓,春秋时平民无姓,百姓指有姓氏的贵族和士大夫。
歙,xī,收敛,吸进。
歙歙,凝聚的样子。
浑,hún,全,满;例:浑身。
解:圣人治理天下永远不以自己的心为心,而是关注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的所作所为。善良的贵族和士大夫让他保持善良,不善良的贵族和士大夫也让他变得善良,这就是德善。讲信用的贵族和士大夫让他保持讲信用,不讲信用的贵族和士大夫也让他变得讲信用,这就是德信。圣人在天下时社会上下之间一条心,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就好比是他身上的耳朵和眼睛,圣人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分析:
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当时的“百姓”和“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百姓”一词是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而不是指基层的平民。因此,帛书本《老子》中的“百姓”不能作“民”解。可以结合道经第03章和德经第57章来理解: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现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高高在上,那么基层的平民就不会为了不受欺凌而去争名夺利。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占有那些难得之货,那么基层的平民就不会因为迫于生存而去偷盗。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不放纵自己违背自然的欲望,那么基层平民的生活就不会因此而变得混乱。所以圣人之治,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保持自身与整体之间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永远使基层的平民不产生错误的生存观念和放纵自己违背自然的欲望,使他们知道不敢去做争、盗、乱的事,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先行做到弗为罢了。这样天下就没有不治的道理。)
可见,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弗盈知止还是持而盈之,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治与不治。所以圣人以道来治理天下永远不以自己的心为心,而是以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的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时刻关注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的所作所为,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我不去破坏社会上下之间的平衡和谐而民自化,我不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欺压基层的平民而民自正,我不执持和传播错误的生存观念阻碍文明的进步而民自富,我恒无欲不占有那些难得之货而民自朴。)(注:我,不是指圣人自己,是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例: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图片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